七部委確定動力霍克鋰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啟動規模效應何時顯現?
2022-09-13 來自: 王澤龍 182 1045 0914
七月二十五日,工信部公布通知稱,工信部、科技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《有關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。經研究,確定京津冀地區、山西省、上海市、江蘇省、浙江省、安徽省、江西省、河南省、湖北省、湖南省、廣東省、廣西壯族自治區、四川省、甘肅省、青海省、寧波市、廈門市及我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為試點地區和公司。
通知明確,試點地區及公司,將統籌推進回收利用體系建設。推動汽車生產公司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,建立回收服務網點,充分發揮現有售后服務渠道優勢,與電池生產、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及綜合利用公司合作構建區域化回收利用體系。做好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相關信息公開,采取回購、以舊換新等措施促進動力蓄電池回收。
回收迫在眉睫
如今,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。根據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,截至2018年六月,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99萬輛。按照新能源汽車電池5~8年的使用年限來計算,早批推向新能源車市的車型已經面對著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的問題。
根據中汽研數據顯示,預計2018-2020年,國內累計報廢動力鋰離子電池將達12萬-20萬噸,到2025年動力鋰離子電池年報廢量或達35萬噸。實際上,進入國內進入拆解程序的新能源車電池體量較少,甚至超過八成的回收電池滯留在車企,既潛藏環境污染和安全風險,也不利于資源的梯次利用。
為何是我國鐵塔公司?
值得注意的是,上述試點范圍內我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唯一的公司。其優勢在于鐵塔其通信基站可實現電池階梯利用應用場景。
早在2015年我國鐵塔公司就開始了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及循環利用的工作,先期組織了9省(市)分公司、10個廠商建設了57個試驗站點。并在12個省份(直轄市)11000多個站址開展梯級電池替換現有鉛酸蓄電池的試點。
據統計,我國鐵塔公司目前擁有站址188萬個,假如按照一個基站消納一部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鋰離子電池來算,未來可消納將近200萬輛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鋰離子電池。
規模化所面對的挑戰
盡管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備受青睞,但眼下這一行業卻處于尷尬的境地。
一方面,行業內仍需攻破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技術兩大關卡,另一方面,在商業化方面存在短時間內難以形成規模效應、盈利難的問題。
目前有關動力鋰離子電池拆解回收的工藝有三種:干法、濕法、生物回收,前兩種回收工藝已經比較成熟,可適用于工業化應用,后一種尚處于實驗室階段。由于電池種類繁雜,使得對技術要求愈加復雜嚴苛。
與此同時,盈利問題仍處于探索階段。對大多數公司而言,布局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產業仍屬于“未雨綢繆”。如今,回收利用試點工作正式確認,意味著將實現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的快速發展,也為后續規模化發展做好鋪墊工作。
聲明: 本網站所發布文章,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(TEL:18210450914)
 
 